我國腰椎病患者不在少數,據衛(wèi)生部門統(tǒng)計顯示,我國腰椎病患者已突破2億,其中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已占總人口的15.2%,且有不斷上升之勢,腰突癥在年輕人中的發(fā)病率也在逐年增長。 30歲的程序員王先生近來總感覺晨起后腰椎僵硬,腰部疼痛的感覺像要斷掉一樣,只有躺著才感覺舒服,去大醫(yī)院找過大夫看過,只是給開點藥,然后讓自己回家養(yǎng)著,沒什么特別的辦法。經在網上搜索查詢,得知曾經譽滿京城“雙橋老太太”羅有明的嫡孫羅勇在有明中醫(yī)出診,周末來到有明中醫(yī)就診,經羅院長檢查,診斷為腰突癥,接受羅氏正骨手法治療。經羅院長手法治療后,王先生說:“治療完以后,腰部輕松多了,也不會那么疼痛僵硬了,后續(xù)會堅持治療一段時間,相信羅院長,一定能治好! 圖為羅院長為患者治療腰突癥 羅院長在給王先生治療的時候說:“如今腰椎間盤突出癥有年輕化的趨勢,是與現在年輕人的生活方式有很大關系的,由于學習、工作等原因很多人都需要長時間的坐著。建議你在工作的時候要注意調節(jié),可以像在學校一樣,有個課間時間,做做廣播體操,對身體有好處! 圖為羅院長為患者治療腰突癥 羅勇院長解釋,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較為常見的,主要是因為腰椎間盤各部分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后,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,椎間盤的纖維環(huán)破裂,髓核組織從破裂之處突出(或脫出)于后方或椎管內,導致相鄰脊神經根遭受刺激或壓迫,從而產生腰部疼痛,一側或雙側下肢麻木、疼痛等一系列臨床癥狀。 王先生因工作需要經常長時間、不間斷伏案寫代碼,少抬頭,少挪動,坐姿不良,導致腰椎間盤已有突出,久坐就會引發(fā)疼痛。 從什么時候開始腰突癥離我們這么近了?其實腰椎病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如果不了解、不注意、不預防,腰突癥的到來只不過是早晚的問題。那么,早期該怎樣發(fā)現腰突癥的存在呢?羅院長解釋: 預兆一:腰背疼痛 腰部和背部疼痛,疼痛時間數天或數年。感覺疼痛的部位較深,活動時加重,臥床休息后減輕。 預兆二:腿疼 表現為一側下肢(或者雙側下肢)疼、麻、涼、熱脹,大多數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會出現腿疼的癥狀。 預兆三:腰容易“扭傷” 腰很容易就被扭到,只是彎腰拿了點東西或洗臉、起床疊被子等就會發(fā)生腰痛,這很可能是腰椎間盤發(fā)出的信號。 預兆四:大腳趾麻木、乏力 穿鞋、行走時一般靠大腳趾用力,穿鞋、走路時用不上力,嚴重者甚至腳尖拖地,還有時會出現腳背或腳掌麻木等。 我們該如何預防腰突癥呢?有明中醫(yī)提醒,保持以下六個好習慣可以讓腰突癥遠離你。 一、平時保持良好的坐姿 一種姿勢不宜時間太長,應經常起身活動或更換坐姿。 二、睡姿要正確 睡眠時的床及枕不宜太軟。 三、彎腰常注意 職業(yè)工作中需要經常彎腰動作者,應定時進行伸腰、挺胸活動。加強腰背肌訓練,增加脊柱的內在穩(wěn)定性。 四、站姿要正確 正確的站立姿勢要兩眼平視,下頜稍內收,胸部挺起,腰部平直,小腿微收,兩腿直立,兩足距離約與骨盆寬度相同。不要雙腿平齊長時間站立,要適當進行活動。 五、搬重物的姿勢要正確 搬東西時,要蹲下搬起地上的物品,起身時,要將所搬物品靠近身體并盡量放低。 六、腰背肌鍛煉 腰背肌鍛煉可增強腰背肌的耐受性,穩(wěn)定腰椎,一定程度上糾正腰椎畸形,減少炎性物質及代謝產物的堆積,改善神經根、粘膜的粘連。 |